從《勞動法》的本質講,它是勞動者保護法,在勞動合同糾紛的證明負擔分配中,也必須體現《勞動法》的基本原則。由于社會分工,決定了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信息不對稱,從而也決定了他們經濟地位的懸殊,勞動者始終是社會的弱者,是一個弱勢群體,故需要法律對他們予以保護,這樣才能體現社會的公平與正義。正是由于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信息不對稱,用人單位擁有大量信息,相反勞動者很少掌握相關信息。為此我國法律規定在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中,用人單位對其做出開除、除名、辭退、解除勞動合同、減少勞動報酬、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,必須對其決定的“合法性"、“合理性"承擔舉證負擔,一旦發生勞動爭議而引起的訴訟,由用人單位就其處理行為所依據的事實,承擔舉證負擔。
【相關依據】
適合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[20010416]
第十三條 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、除名、辭退、解除勞動合同、減少勞動報酬、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,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。
(相關資料: 裁判文書2篇 相關論文1篇 實務指南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適合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[20011221]
第六條 在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中,因用人單位作出開除、除名、辭退、解除勞動合同、減少勞動報酬、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勞動爭議的,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。